谶算命 十个真实的算命故事
十个真实的算命故事
一、相国寺中,一日预测四宰相
《宋代事实类苑》第四十九卷记载:
邓公曾对此书的编辑者(江少虞)说:「我刚考中进士时,与寇准一起到相国寺游玩,请一术士看相。术士说:『您两人的面相都生得好,将来都会做宰相啊。』两人刚出得大门,又碰上张齐贤与王相公也来找这个术士看相,于是四人一起来到术士那里。术士一看之下,大惊,说:『没想到一日之内,竟然看到了四位宰相!真是奇了怪了!』这四人听后,谁都不相信了,连旁边看热闹的人也都认为是术士瞎捧场,乱骗钱,大家一哄而散。」
经此一算后,那位术士的声望大降,不再有人找他看相,以至穷困潦倒而死。可是,邓公、寇准等四人后来却真的都做了宰相。邓公还想给这位术士作传,但没有打听到他的消息。
二、名相善相,一言不慎招杀祸
北齐的皇甫玉,不仅是有名的宰相,还是看相的高手。
显祖即位时,想试试皇甫玉的相术。令人用丝巾蒙住他的双眼,让他去「摸相」。皇甫玉一连摸了十几个人,摸一个,说一个,竟然都被他说准了。当摸到显祖时,他断定此人官位最高。旁边的人不服,暗中将两个厨子推到他跟前,皇甫玉摸着这二人说:「这两个人只能有好吃的可品尝而已。」当场赢得了众人的叹服。
皇甫玉每天早上都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气色,常常说自己会凶死。有一天早上照镜子时,见凶气已经浸漫到了印堂和鼻头,知道大事不妙了,便对妻子说:「我的死期已经到了,恐怕难活过今天的中午啊。」
结果,当天中午他就被皇上招去杀了头。原因是皇甫玉曾私下对他的妻子说:「当今皇上在位只有两年了。」谁知这话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因此便招来了这杀身之祸,虽然这个皇帝真的在两年后下了台。
三、未卜先知,生前先敬参史人
宋代廉宣所著的《清尊录》记载:
魏国公韩琦退休后,住在洛阳。有一天,韩公患脚病,睡在家里无聊,就派人把精通易经的邵康节请到自己的卧室。
邵康节笑着问他:「有没有其他客人来啊?」韩公也笑着答:「病了心理烦躁,儿子来,也要催他快走。」他指指邵康节坐着的床说,「这个床,是专门为你设置的。」邵康节看了看卧室又说:「请再取一张胡床来。」韩公问原因,邵康节说:「今日中午,应该还有一位骑白马穿绿衣的少年来拜见你,你虽然病了,也要见见他,因为此人将来会负责修史,必将为你写传记。」
韩公平素非常敬重邵康节,很相信他的话。于是便嘱咐看门人:「今天还有客人来,不管贵贱,都要立即通报我。」
中午时,范祖禹和叶梦得二人来了。韩公热情招待了二位后,对叶梦得说:「我年老患病,不久将死,平生碌碌无成,但仍怀一片忠心,为国家效力。将来写我的传记时,还要劳驾先生您费神了。」叶梦得见这位三朝元老如此看重自己,受宠若惊,连忙离席致礼。
十余年后,朝廷组织人编写《裕陵实录》时,真的让叶梦得来负责写韩公的传记。
四、指物可测,随便道来即成谶
清代袁枚《子不语》卷三记载:
甘肃参将李璇,精易经,自称李半仙。他能通过观察某人身边的一个物体,推断出此人的吉凶祸福来。
少詹(四品学差官)彭芸楣,与翰林沈云椒两人曾找李璇算命。沈云椒指着一块砚台请他预测。李璇推断说:「这石头砚台又厚又重,呈八角形状,有尚书的外貌,可惜只能用在书房,不能作为镇守边疆的材料。」
沈云椒随手拿下身上佩戴的手巾请测,李璇说:「手巾为素雅洁白的丝织物品,当然是官场的高雅之物,可惜尺寸小了一点啊。」
三人正在谈笑预测时,云南省的同知(五品官)王某人也来算命。王某取了一杆烟管请测,李璇看着那杆烟管说:「这烟管由三部分镶合而成,你当官后大概经历了三上三下吧?」王某回答:「是这样。」李璇接着说:「先生此后为人,一定要吸取以前的教训,不能再像烟管那样待人接物了。」王某问他:「什么意思啊?」李璇说:「这烟管很势利啊,用它的时候就浑身发热;用不着的时候就冰冷无情。」王某一听这话,就既惭愧又沮丧地走了。
三年后,彭云楣的学差官任期已满,回京后故意也拿了杆烟管去请李璇预测。李璇说:「你还会被任命为学差。」彭云楣奇怪地问:「有什么道理吗?」李璇解释道:「这烟管啊,不是个吃得饱的东西。学差呀也是个不发财的官职。烟管一天到晚替人呼吸,你这个学差也只能一年到头替穷书生吹嘘。」时隔不久,彭云楣果然又被任命为学差。
五、盲师一卦,二十年后竟无差
唐代李冗《独异志》里记载:
盲人葫芦生精通易经占卜。刘辟刚刚考中科举后,就找到葫芦生算卦,预测将来的官位如何。葫芦生起了一卦,名叫「无妄之随」。推断说:「从今天起至二十年后,你的官位在西南方,最后会不得好死。」
不久,刘辟跟随韦令公到西南方的四川任职,官至御史大夫,行军司马。二十年后,韦令公病死,刘辟上奏皇帝想接替韦令公的官位,皇帝不答应。刘辟就化妆成老百姓,骑马去找到葫芦生,请求算算前程。葫芦生起卦,又得「无妄之随」。于是便说:「我二十年前曾给一个人算了一卦,卦名叫『无妄之随』,今天又占得同样一个卦,难道你就是二十年前找我算卦的那个人吗?」刘辟连连称是。葫芦生说:「如果你就是以前找我算卦的人,那么灾祸马上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
刘辟不相信葫芦生的话。骑马返回四川后,率兵叛乱,旋即被唐宪宗的军队擒获,斩杀于藁街街头。
六、两次相面,前后结果生变化
宋代洪迈《夷坚志》卷七记载:
丁湜年轻时,长相英俊,颇有才气,可是却喜欢赌博和嫖妓。其父骂过打过后,见无效果,有一次便将丁湜捆绑起来,囚禁在空房里,并断其饮食。丁湜在快要饿死时,家中的老女仆可怜他,把他偷偷地放走了。
丁湜逃出家门后,向亲友借钱,来到京城,并进入太学,取得了贡生资格。等到尚书省开考前,丁湜心中没有把握,就到相国寺去算命。相国寺的术士给丁湜看相后说:「先生啊,我看了很多人的相,都没有你的好,这次大考你会考得第一名。」说完后,这位术士还写下了「今年状元是丁湜」的大字条帖在墙上。
算命后,丁湜得意洋洋,忘乎所以,老毛病复发,又去聚众赌博。手气好,一天就赢得了好几万。猛玩了两天后,想到考学的事,心里觉得不踏实。于是又去相国寺看相。那位术士一见丁湜,大惊失色说:「哎呀!你的气色怎么变了?看来你的状元是当不成了。可惜啊,上次我写下了你当状元的大字条,这将会毁掉我多年的好名声啊。」
丁湜问他为什么两次相面的结果前后不一致呢,术士答:「相面首先要观察头部的天庭位置,这个部位光明润泽就必然诸事顺利。而你今天这个部位枯燥暗黑,莫非你这两天干过什么谋人钱财的事情,使命运变差些了呢?」丁湜便将赌博赢了很多钱的事告诉了术士,然后又问:「如果我将所赢的钱全部退还给人家,能不能补救呢?」术士说:「你既然已经做了谋人钱财的事,当状元还是没有希望了,但如果你能将钱全数退还掉,那么你还能考中甲科,不过名次会在五名之下。」
丁湜返回后,将钱全数退还给了人家。科考开榜,丁湜果然排在甲科第六名。
七、易经算命,预言科举如看榜
《夷坚志》第十九卷记载:
王垂,字仲共,江西南城人。乙丑年参加全省考试前,去拜访算命先生史言方。史言方听他是南城人,便说:「今天早上费县的李鼎、周楠、余去病、石仲堪四位先辈来我处问前程,我通过预测后告诉他们,除了石先生外,其他几人都能考中。」史言方问王垂熟悉什么经书,王垂说自己熟悉《易经》。史言方又说:「南剑县的邓伟先辈也熟悉《易经》,他来我这儿问卦,我算他今年会考取第一名。」
接着,史言方问了王垂的生辰八字,推算后说:「你今年考不上,后年也考不上,你应当在辛未年才能考上。」后来,这六个人的功名,果然都像史言方所预言的那样。
辛未年,王垂参加朝廷考试,之前,又与同乡江秉钧去找史言方算命。史说:「你俩考取的名次都不是很高。王先生尚能列在黄甲。江先生的八字中带隔角煞,必然是过继给别人的吧。」二人惊叹不已,因为江秉钧确实是甘家的儿子过继给江家的。考试的结果,都如史言方所测,王垂名列第四甲,江秉钧名列最末等。
八、奇哉怪也,摸脉能测儿子命
宋代周辉《清波杂志》载:
作者曾听他父亲的朋友许志康谈论「太素脉」,说可以通过摸手脉来推断人的吉凶祸福。他说,治平中(公元1065~1066年),汴京有个道缘法师,曾为宰相王安石诊脉,从脉象上看出王的儿子有考中科举之喜。第二年,王的儿子当真考中了进士。王安石还为道缘法师题词:「妙应大师道缘,诊父之脉而知其子有成名之喜。」
翰林王承旨认为,自古没有通过脉象诊断出儿子考功名的先例。道缘法师反驳说:「古代秦国名医和诊晋侯之脉,即知其良臣将死。既然良臣的命运能从晋侯的脉象中摸出来,从父亲的脉象中摸出儿子的命运,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九、好易成痴,富贵于我如浮云
清代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记载:
居住在南邑鹿溪镇的马敬六先生,嗜好易经占卜技术。有一次,他与老师唐柴溪一起去京城参加科考。临走前,占了一卦,他对老师说,我们两人都能考上,老师您是第一名。
开榜后,榜上不见唐柴溪的名字,众人都嘲笑马敬六的卦不灵。马敬六对自己的测算坚信不疑,仍然说:「我的老师一定考中了,是第一名!」第二天,唐柴溪的名字果然登上了续榜第一名进士。
有一天,马敬六路过朋友的书斋,朋友想一试他的算卦功夫,故意用杯子盖着一样东西叫他测算。马敬六一算说:「这个东西是竹子做的,长不过二寸,腹内是空的,头部的颜色是红的。」朋友笑着说:「我盖着的东西是一个竹子做的笔帽,被你测中了,但是头部的颜色不是红的,这点错了。」马敬六要求打开杯子看看,一看之下,笔帽的头部果然染有朱砂红颜色,原来是学生所为,朋友并不知道。
马敬六虽然考中了举人,但不愿做官,回到家乡种田读书钻易经。他经常拿器物做实验品。有一天,他预测他家里的一件古瓷器会在当天中午被打碎。他就好奇地把这件古瓷器放在桌子上,亲自守在旁边注视着它,看它会怎样被打碎。守到中午,夫人叫他吃饭,他呢,正看到紧要处,对夫人的叫唤置若罔闻。夫人看见他那痴痴呆呆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拿起那件瓷器就砸在地上,瓷器顿成碎片。马敬六一边笑一边点头说:「哦,哦,是这样碎的啊,灵验,灵验!」
十、人生聚散,茫茫天数早有定
宋代马永卿《嫩真子》记载:
洛阳书生张起宗,年约四十,以教书为生。
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看见过来一大队车马人群。询问路人,才知道是文彦博从成都调职归来,姬妾差人都穿着很华丽的衣裳,不时散发出阵阵芳香,文彦博心中羡慕,叹了一口气说:「我与文彦博是同一年出生的人,他是那样阔绰,我是如此寒酸,怎么能和人家比呀!」这时,旁边的一位盲人命师听见了,就说:「秀才啊,我替你算算命看看。」张起宗便向他告诉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只见这位盲人命师将百余个算子布置在地上,约有几丈长,推算了许久,才对张起宗开口说道:「真可笑啊,你虽然与文彦博的命格大运不同,但是三十年后,你和他的小运相同,可以与他同桌吃饭九个月的时间。」
三十年后,奇迹发生了。某日,七十多岁的张起宗正在会节园教书,突然有人请他去见一个人。他去了一见,不是别人,就是文彦博。原来文公退休后,也住在了洛中,今日没事游玩到这里,听见有人教书,就把他叫来聊聊。一聊之下,才知两人是同年,话也谈得比较投机,遂成了朋友。文公还叫张起宗为「会节先生」。
此后,文公只要是请客,就必请张起宗,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要把张起宗带上,张起宗不去,文公也就不去。就这样,一直到文公去河阳看望当知府的儿子时,两人才没在一起,一算两人在一起同桌吃饭的时间,刚好是九个月。
亡秦者胡也?中国历史上那些神奇“预言”是怎么炮制出来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古人没有电脑报纸,信息交流闭塞,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被蒙上了“神”、“鬼”的色彩,中国人对这些神秘的、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是极其敬畏的。比如生病老不好就会去问道人祝由禳灾,比如想知道自己的命运就会去算命,比如出征打仗之前先算个祸福吉凶,干什么事都要讨个吉利。
从鱼腹中的“陈胜王”到“帝传三世,武代李兴”,从“刘秀当为天子”到“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中国历史上不乏神乎其神的谶语,这些谶语给许许多多的历史大事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甚至改变历史进程。
一、亡秦者胡也
“亡秦者胡也”,这句话出自秦始皇派出去求访神仙的方士卢生。秦始皇的梦想是长生不老,除了派过韩终、徐福、侯公等人先后到海外求访神仙外,也派过方士卢生去海外,但是什么神仙、长生不老术卢生肯定是带不回来的,而是带回来了一本录图书,书上记载着镇么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是时,秦始皇已经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放眼天下能对自己的江山社稷造成威胁的也只有北方的胡人——匈奴,于是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后来更是派遣蒙恬修筑波澜壮阔的长城,以御匈奴。
但是秦始皇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胡”指的不是胡人,而是自己的儿子胡亥。
公元前210年,少子胡亥跟随秦始皇出游。结果秦始皇中途病重,在弥留之际留下了“与丧会咸阳而葬”诏书,这份诏书是给公子扶苏的。秦始皇的意思很明显,在自己死后要扶苏主持葬礼,从而登基为帝。但是这时候的扶苏还在跟着蒙恬修长城呢,而少子胡亥却是一直跟随在身边的。
于是丞相李斯、中书令赵高决定秘不发丧,在秦始皇尸体上放鲍鱼,以乱其臭。同时赐公子扶苏、大将蒙恬自尽,拥立胡亥为帝,这就是秦二世。
胡亥是个享乐主义者,一切国家大事交由赵高处理,于是赵高杀害丞相李斯,残害忠良,再加上秦朝一向贯彻实施的猛于虎的苛政和严峻立法,搞得秦朝乌烟瘴气,暴动四起。
特别是在章邯投降项羽后,胡亥终于坐不住,也不再信任赵高,赵高于是先下手为强,杀死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
公元前206年,子婴被项羽所杀,秦朝灭亡。秦朝并没有秦始皇想象中的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而是很快亡于“胡”之手。
二、孰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句谶语的出处不得而知,至少在汉武帝时期就出现过,汉武帝在晚年时期就提到过这句话。一向信奉谶语的光武帝刘秀在公孙述称帝后也驳斥过他: “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邪?”
东汉之后,出现过王莽之乱、三国乱世、两晋乱世的长时期战乱。在这长期战乱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野心家,所以“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的出场率也非常高。
首先是袁术。袁术字公路,名字里的“术”的意思是“邑中道也”,字里又有一个“路”字,“涂高”中的涂刚好又与“途”想通。于是袁术大玩文字游戏,把这些联系在一起, 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代汉的真命天子。再加上自己又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在公元197年称帝。
袁术称帝后被各路诸侯讨伐,众叛亲离,大失人心,最后在江亭呕血而死。事实证明,袁术并不是那个“代汉者”。
其次是曹丕。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登基为帝,建立魏国。在曹丕称帝之前,太史丞许芝就引用了一系列的谶语典故给曹丕安上天命所归的名头,其中有一句“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 魏有高大的意思,象魏指的是天子门外的一对高大建筑,叫做“阙”。
与袁术相比,许芝的解释看起来要合理得多,因为“代汉者”真的是曹魏。
除了这两位外,还有西晋博陵公王浚认为自己父亲字处道,应了“涂高”中的“涂”字,便以为自己有皇帝命;东汉末年的农民领袖阙宣认为自己的“阙”字是途中的高大建筑,也应了谶语,于是自称天子,后被陶谦所灭;此外还有后赵皇帝石勒、灭亡后汉的郭威等人也认为自己是“代汉者”,给自己的皇位正统性编织理由。
三、桃李子,得天下
此谶语一出,就有人劝隋文帝“诛尽海内凡李姓者”,所以杨坚、杨广父子对姓李的人都很猜忌。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这句话出自隋朝民谣《桃李章》。“桃”者,“逃”也,预示着逃亡的李氏将得天下;皇后将会深陷扬州,不得返回;“勿浪语”就是保密、不要乱说话的意思。所以在隋朝末年,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得天下的“桃李子”是李密。
公元613年,李密参加杨玄感的造反。后来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因此获罪,但在押送途中逃跑,投靠瓦岗翟让,成为“桃李子”。 李密的人生轨迹与谶语中写得一模一样。
所以当时的李密是众望所归,很多人都偷偷跑去投靠,连李密自己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天下。但是后来李渊、李世民父子强势崛起,李密反叛李渊的时候被杀。
为了保住隋朝帝祚,隋炀帝杨广先后杀过天生重瞳的鱼俱罗、关中士族李浑等人,但是却偏偏漏掉了家族显赫的李渊父子。
在隋朝有许许多多的关于“桃李子”的民谣,比如“杨花落,李花开”、“杨氏灭,李氏兴”、“日月照龙舟,淮南逆水流,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等等,杨坚甚至做梦梦到过大水冲了长安城,所以也特别讨厌名字带水的人,李浑于是躺枪了。
可以说,在李密、李浑的掩护下,李渊父子避免成为众矢之的,躲过一劫。
四、点检做天子
与上面三句谶语相比,这句谶语的人为痕迹要明显得多。
这句话被周世宗柴荣看到后,直接导致任殿前都点检之职的张永德被撤职。这句谶语是谁散布出来的不得而知,最值得怀疑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李重进,一个是赵匡胤。
当时张永德有一个最大的政敌——李重进。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张永德是柴荣的姐夫,两个都是皇亲。在五代十国那个皇权更替频繁的时代,两人都手握兵权,战功卓著,所以谁也不服谁,常常明争暗斗,互相侵轧。
所以李重进是有作案动机的,但是他当时并不在柴荣身边,没有作案机会。
后人大多根据后来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推断出这句话是由赵匡胤传出来的,
毕竟这件事情发生后最大的受益者是他。在他的设想中,只要这句话一出现,张永德被猜忌,自己正好上位,为以后的黄袍加身做铺垫。
而事实也是这样发展的,但是赵匡胤真的有这么好的远见,知道柴荣不会直接废了殿前都点检之职,而是换个人来当?或许当时传出这句话的人只是想害死张永德而已,没想到日后这么多的巧合凑在一块,从而成就了赵匡胤,为他的黄袍加身增添了几分天意。
五、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公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徭役繁重。为解决黄河泛滥,朝廷组织起十五万百姓开通河道,疏通河水,就是在这个时候,韩山童趁机发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然后故意在河里埋下只有一只眼睛的石人,让自己谶语应验。
于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要“天下反”了。后来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以及刘福通率领的起义军被张士诚所败,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宣告失败。
但是这场起义成功挑动天下反,引出各路起义军以及各个乱世英雄,其中就有明朝建立者朱元璋。
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加入义军。三年后,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接手他的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先后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从而统一江南,建立大明。
在朱元璋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他也充分利用了谶语的作用,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谶语就是“塔儿黑,北人做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公”。
公元1368年的一天晚上,天宁寺塔突然变得浑体通红,像是被烧着了一样,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天降异象。于是朱元璋充分利用这个超自然现象给自己制造舆论。在这里的塔指的是天宁寺塔,当天宁寺塔是黑色的时候,被人为天下之主;当塔变红色的时候,“朱衣人”做天下之主。显而易见,这个“朱衣人”指的就是朱元璋。
这句谶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使人心逐渐聚拢在自己身上,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是天选之子,为自己开基立国做足了舆论。于是,朱元璋在同一年称帝。
六、十八子,主神器
“十八子”合起来是个“李”字,这句话与“桃李子,得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句谶语出自李自成手下谋士宋献策。为了给李自成树立威望,收敛人心,宋献策适宜的提出了这句谶语。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他哪看来的,反正他是笃定姓李的会的天下。所以宋献策先是辅佐李自成,后来李自成败于清兵之手,宋献策开始怀疑这个“李”并不是真正的“主神器”者,感叹“恐此亦非真主,十八孩儿另有其人哉”。
李自成能够攻进紫禁城,自称闯王,这句谶语多多少少起了一点作用。但谶语的威力明显没有“桃李子,得天下”大,最后还是兵败。
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重大转折点,谶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除了上述六个著名谶语之外,还有预示着汉宣帝中兴的“公孙病已立”;预示着晋朝国祚南移的“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预示着朱棣篡权夺位的“莫逐燕,逐燕日高飞”等等。
这些谶语有些是人为杜撰,完全为了政治服务;有些则是无稽之谈,恰好被后来的历史印证了而已。
只能从既定的历史逆推谶语的可靠性,从谶语预言历史的走向都是无稽之谈。信则有之,不信则无。
相关问答
为什么在西汉末东汉初 谶 语会大行其道?当然,首先谶语这个东西有非常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说服力(一定意义上可以直接转化为效果),所以才会大行其道。然而,在西汉末东汉初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能够大行...所...
风流才子秦少游写了一首词,他死后,为什么有人说他是提前为自己写的一首挽词?因此被人认为这首词是一种谶语。二、历史上的诗谶谶chèn,表示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古人很喜欢在诗中寻找这样的句子,这有点像算命先生,总是能够证明...
《籖诗》是什么意思?_作业帮[回答]籖,同“签”.指的是算卦、抽签后所对应的诗句,一般有四句,是对你要预测事物吉凶好坏的概括说法.比如观音灵签之类的.佛教、道教类某些书籍也含有相...
《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 蛋鹅小姐 的回答 - 懂得易经》真是一本简单而复杂,明朗而晦涩,具体而又抽象,遥远而又亲近的杰作!它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对于它的内容和性质,专家学者们竞相猜测,各有发现...
麒麟送子的孔子为何被称为素王?作为旁征,他的弟子子夏也称呼其为素王:《论语崇爵谶》子夏共撰仲尼微言,以当素王.不但其他人称其位素王,孔子也自称素王:《孝经钩命决》子曰:吾作孝经...
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学术特点"灾异与礼仪——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学术特点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学成为官方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