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算命 大雁塔还开了个地宫?还可以“八卦算命”?奇葩景点的路子太野了
大雁塔还开了个地宫?还可以“八卦算命”?奇葩景点的路子太野了
“大雁塔还有地宫?地宫里展示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近日,陕西省西安市一家名叫“大雁塔地下宫” 的景区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该景点内摆满了“土味”浓重的雕塑,一看就知道是“假文物”,还有“八卦算命”、“性文化展”等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内容。
在西安市大雁塔附近,一家名叫“大雁塔地下宫”的景区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这一临近大雁塔的景点内发现有“性文化展”“八卦算命”等低俗设施。
△游客可通过轮盘,对照“神卦”算命
△网友微博截图
在网友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地下宫景区中,曾有写着“性文物珍宝展”字样的广告以及“历代性文化博物馆”字样的招牌。在一处走廊,有多座菩萨雕塑,其中一个菩萨雕塑手里拿着快板,有网友质疑说,“快板是宋代演变出的艺术形式,在一个以唐朝为主题的景区内,出现这样的雕塑不符合历史”。
△大雁塔地下宫内的“历代帝王馆”,秦始皇在门口坐镇
在另一间以大雁塔的建造者玄奘为主题的展厅中,有多件标示为玄奘曾使用的“文物”,如“玄奘当年穿着去西天取经的僧服”、“玄奘当年用过的皮水囊”甚至是“玄奘大师灵骨”。不少网友质疑,玄奘取经距离现在有1000多年了,这样的“文物”很可能是“假文物”。
△“地下宫”内的玄奘主题馆入口
记者探访后,证实了该景点与真正的大雁塔有一墙之隔,且存在塑像做工粗糙等问题。工作人员则回应,“性文化展”中的物品系“寄存”在馆内,目前合作已经结束。
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重要地标,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址点。作为旅游景区,其在全国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此“大雁塔地下宫”并非大雁塔,而是傍着名胜古迹开发的“假景区”。
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有专家推测,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既然大雁塔还好端端地矗立着,文物考古部门也没有对地宫进行发掘,又哪来的“大雁塔地下宫”景区?而且,真实的大雁塔地宫里究竟有什么,非但没有人亲眼目睹,连详细文献记载都没有,所谓“大雁塔地下宫”就是完完全全的臆想产物。
但是,对于普通游客而言,他们未必清楚考古发掘现状。他们来到大雁塔以后,看到旁边“大雁塔地下宫”的招牌,很有可能信以为真,以为这个“假景区”是真的大雁塔地宫。只有进去了之后,才发现“不对劲”,难免大失所望。这些“假景区”本来也没想过做回头客的生意,“忽悠”来一个游客就是一个。
来参观的游客大都给景点打了最差的一星评价↓
△网友评论截图
据报道,“大雁塔地下宫”景区1981年就已经成立,近40年“屹立不倒”,想必忽悠了不计其数的游客,背后的主导者也赚得个盆满钵满。
令人担忧的是,类似依傍名胜古迹的“假景区”,不只“大雁塔地下宫”一处。 在国内,往往在名胜古迹越集中的地方,“山寨”和“土味”景点就越泛滥。
西安就是“假景区”的重灾区。更为公众所熟知的还有所谓的“秦始皇陵地宫”景区 ,不明就里的人大概会以为秦始皇陵地宫已经被发掘了吧!
笔者年少时去西安旅游,也曾经中招,被旅行社的车子拉到了这个人工搭建的“地宫”。在网上,不少游客还描述了被带到“假兵马俑”“假秦陵地宫”等景区的经历。难怪有人吐槽:旅游,也是要考验智商的。
这些人造的景点,不仅对游客构成误导,也是对珍贵的文化遗产构成了侵蚀。 2016年10月,西安市旅游部门发布公告,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和鸿门宴博物馆等3家3A景区被摘牌,但是,类似“假景区”依旧在忽悠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那些奇葩的“假景区”↓
△充斥着蜡像制品的秦陵地宫,3A级景区被摘牌
△“世界八大奇迹馆”里“双眼皮、红嘴唇”的兵马俑,3A级景区被摘牌
△苏州定园堪称活脱脱的一座山寨版苏州园林,它不属于文物,只不过是在遗址上重建,毫无江南园林韵味,山寨气息浓厚。现被吊销营业执照。
△河北所谓“国家3A旅游景区”的冀宝斋博物馆,里面竟都是赝品,现已闭馆整顿
从产权性质上,类似景区往往由企业经营,甚至具有合法资质,管理部门很难直接取缔。
资质健全,难道就对这样的“假景区”无可奈何了吗?允许其存在,不意味着就要纵容其大肆拉客。 很多“假景区”都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问题,他们打着擦边球,把自己包装成景区的真身——反正真正的秦始皇陵地宫、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李鬼不用担心李逵。监管部门应规范这类景区的宣传营销,禁止其使用带有蒙蔽性、模棱两可的表述,让游客获得充分的知情权。
像“秦始皇陵地宫”“大雁塔地下宫”这样的人造景区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他们至今尾大不掉,或有历史原因。然而,随着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对旅游活动的品质也越来越来在意。
对于旅游城市来说,
“假景区”的存在,
就是对真景区的侵蚀,
也是对城市形象的戕害。
“假景区”缺乏历史教育意义,
已沦为商业机构牟利的工具,
管理部门是时候痛下决心开展治理了。
内容来源:光明时评,人民网,新浪微博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编辑:邢妍妍、孙岱
玄奘去西土取经,也有过一次算命经历,算完后觉得不可思议
第06章 难道菩萨在打妄语?
天已经黑下来了,何弘达站在嵩山山顶上,专注地望着布满繁星的夜空。
“客星来了吗?”玄奘在他身旁问道。
“快了。”何弘达答道。
趁着等待之际,他告诉玄奘,在古代占星术中,瑞星有许多种,如周伯、含誉、格泽,等等。但妖星更多,计有数十种,其中最常见的有彗、孛等。
“在这里观星要比在甘露台上清楚多了吧?”望着头顶奇幻的天空,玄奘笑问道,“今晚的北斗看起来格外亮啊!”
“小和尚可知这北斗七星的名称?”何弘达问。
这等常识自然难不倒玄奘:“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不知玄奘说得可对?”
“对倒是对的,不过也没什么了不起。”何弘达呵呵笑道,“你可知古人因何重视北斗?”
“用它来辨别方位?”
“也对,但不完全如此。”何弘达道,“能够辨别方向的星官多得数不清,古人独重北斗,是因为它还有别的用途。比如,可以用它来厘定四季。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可得北极,北极居正北。”
“那不还是辨别方位吗?”
“你好好听我说!”何弘达突然喝道。
玄奘立即闭了嘴。这个古怪的家伙,脾气怎么这么大?
却听何弘达道:“北斗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出现于不同的方位。只不过,它始终围绕着北极。是以人们常常依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则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刚说到这里,突然住了口,瞪大眼睛紧张地望着夜空。
玄奘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惊讶地发现,空中不知何时出现了一颗极亮的星星,光芒四射!
看着占星家紧张的样子,玄奘也被他的情绪感染了,小心地问道:“此为何星?”
“你还看不出来吗?”何弘达再次发了脾气,“此星芒气四出,自然是妖星孛了!”
“此星主凶?”
“大凶!”
玄奘还想再问些什么,一个手执齐眉棍的年轻僧人从山下跑了上来。
“阿弥陀佛!小法师果然在这里,快随我回寺去吧。”
玄奘见他跑得匆忙,以为寺中有事,忙起身跟何弘达告别。
何弘达此时全部的心思都在客星上,哪还管他小和尚走与不走。听他告别,也只是心不在焉地挥了挥手。
回到寺中方知,原来并无什么大事。只是景法师见玄奘接连两个晚上不做晚课,却去跟一个占星的术士观星,心中颇为不快。又见他夜深不归,唯恐生出事端,便命人将他找了回来。
从嵩山回来后,玄奘便整日将自己泡在净土寺的藏经阁里,除例行早晚课诵,及每日听景法师的《涅槃经》讲席外,几乎足不出室。读到入神之处,连师父来了都不知道。
藏经阁门口,景法师一脸慈爱地望着这个专注的少年弟子,心中充满欣慰。
那些玄奥晦涩的理论,浩如烟海的典籍,就是很多出家前学问功底深厚的成年僧人也望而生畏,难得这个小沙弥竟然甘之如饴。看他读经时的样子,当真是神光内敛,秀韵天成。
“玄奘。”法师轻唤一声,款款走进经室。
这声呼唤将玄奘从玄奥的佛法世界中拉了出来,他忙起身,垂手应道:“师父!”
景法师微微点头,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
“你在读什么经?”
“弟子读的是《摄大乘论》。”玄奘恭敬地答道。
“嗯。”景法师微微颔首道,“这是一部宣扬大乘佛法的重要经论。”
“正是。”玄奘脸上现出欢喜的神色,“弟子觉得自己与大乘佛法有缘,幼时读《维摩诘经》就很喜爱,如今看了这部《摄大乘论》,更是不由自主地心生欢喜。”
“嗯,大乘佛法的确宽容博大,但有时却显得过于圆融了。”景法师沉吟道。
“圆融不好吗?”玄奘奇怪地问道,“弟子认为,佛弟子修行,就该是为了这世间众生。若只做‘自了汉’,单求一己之解脱,而眼睁睁地看着众生在苦海中沉沦,此非菩萨道也。”
听了这话,景法师竟愣了一下,想到不久前这孩子在嵩山结交占星家,令他颇为不快,事后还责备了几句。现在看来,或许这孩子只是为了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吧?
他一向对这个天赋极高又有济世之念的弟子钟爱有加,此时想到此事,竟略略有了几分自责之意。
“你这孩子,想是有佛护佑。”法师慈爱地说道,“过不多久,慧严法师将受邀到洛阳讲经,讲的刚好就是这部《摄大乘论》,道场嘛又恰好选在咱们净土寺,到时你可以去听听,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当面向法师请教。”
听了这话,玄奘的眼睛立刻变得神采湛然。
隋时的洛阳寺院众多,经院如海,天下名僧纷纷来此讲学,因而讲席多如繁星。
玄奘自出家以来,除师从慧景法师学习《涅槃经》外,也曾往来各寺听诸位大德讲经说法。
如今,一个学问广博,不逊于东都四大德的名僧要来洛阳讲学,这对于渴望穷尽佛法的少年玄奘来说,实在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慧严法师初到洛阳,立即被这座城市浓厚的佛教气氛所深深吸引了。
他在净土寺开讲席的第一天,讲坛前偌大的空地就已被本寺及各大道场赶来的众多僧人、俗众挤得水泄不通。这不禁令他感慨万分——洛阳真乃佛都也!
《摄大乘论》毕竟深奥,里面有很多词句艰涩难懂。因此,每天讲完经,严法师总会留出一点时间来,给大家问疑解惑。
这其中,一个叫玄奘的小沙弥最令他头痛。在净土寺讲经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要弄到很晚才能结束,其中一多半的时间,是为了回答这个小沙弥提出的问题。
其实,从双脚刚刚踏上洛阳的那天起,严法师就已经听到玄奘的名字了。有人告诉他,净土寺有个天赋极高的小沙弥,虽出家未久,却已在洛阳僧俗中颇有名气,特别是他出众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令许多名僧呼为神异。
对此,严法师也有同感,他在净土寺挂单,常见玄奘每晚在藏经阁内独自攻读,日日如此,不知疲倦。
为此他曾深感惊讶,要知道少年人最是耐不住寂寞,读经听经对他们来说是个苦差事,这个古怪的小沙弥居然能够深入其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着实有些与众不同。
一日,讲完一段最艰涩的地方,他照例留出时间给众人问疑,却见大众满脸困惑,竟不知该从何问起,只得暂且结束。
谁知他前脚刚走,后面就有人去问玄奘。很多东西千头万绪,问法师担心露怯,而且总是麻烦法师,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问这个小沙弥就不会有什么思想负担了。
玄奘开始逐一为众人答疑,但佛经不是随便讲的,大家簇拥着问上一两个问题或许没什么,问得多了就显得过于随便,对佛法不恭敬。于是,便有好事者请玄奘升座。
玄奘也不推辞,竟然大大方方地登上狮子座,开始复诵经文,并试着按自己的理解解析经义。
跟严法师相比,十三岁的玄奘对经义的理解或许还有些轻浅稚嫩,但因其语言通俗洗练,很多人竟也因此更加接近了佛法真义。
在随后的日子里,每逢讲席结束,都有人公然提出要听这个少年复讲,且听讲的人数越来越多,竟不亚于听严法师讲经的人数。
得知此事后,严法师心中颇为不安。他想,是不是自己讲得太过深奥难懂,所以人们才要再听一遍?
找来几个听经的僧侣居士询问,被问到的人都非常客气地说,严法师乃是大德高僧,讲经义理精严,自然令人受益匪浅,也无甚晦涩之处。之所以还要再听那个沙弥复讲一遍,实在是因为自己的记性和悟性都不太好,多听一遍,总能多记住一些。
这个回答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严法师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他决定亲自听上一回。
这天讲席结束,严法师离开法座,回禅房换了身普通的僧衣,就又折了回去,果见玄奘又在众人的要求下升座复讲。
走上狮子座的少年身穿一袭蓝灰色的质朴僧衣,浑身散发出干净清爽的气息。虽然只是个沙弥,未披袈裟,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的浅笑,然而当他坐到那个法座上时,笑容顿敛,整个人都变得凝重起来,就如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一般。不说他讲经说法抑扬顿挫,分析义理头头是道,单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出的那份睿智和沉稳,庄严与大气,就着实令人惊叹!
严法师的身旁坐着一位中年儒生,还带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父女二人俱都听得津津有味。
讲至中途,这位居士偶一回头,认出了严法师,不禁大吃一惊!
法师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声张。
一直听到玄奘讲完离座,法师才同那对居士父女一同离开,边走边攀谈起来。
“敢问檀越尊姓?以何营生?”严法师问。
那居士恭敬地答道:“在下姓林,平素里在家中设帐教私塾,因性喜佛法,抽空带小女来净土寺听经。”
“佛缘深厚啊。”严法师感叹道,“檀越是专程来听玄奘沙弥讲经的吗?”
“不不。”林居士道,“弟子是来听严法师讲经的。”
刚说到这里,他的身旁就响起一个脆生生的声音:“我听严法师讲经时尚有不解之处,再听奘法师一讲竟然豁然贯通!”
“锦儿不得胡说!”林居士呵斥道。
奘法师?听到这个称呼严法师不禁苦笑。他想,不知道的人乍一听到这三个字,还当是位年高德劭的大德呢,谁能想到竟是位十三岁的小沙弥!
不过,再看那小姑娘一脸天真烂漫的模样,老法师的心中也便释然了——小孩子嘛,当然更喜欢听同龄人宣讲的了。
他却不知,林家父女是净土寺的常客,而这个叫锦儿的小姑娘几乎就是听着玄奘讲经长大的。
林居士甚至还曾起过收玄奘为义子的念头,被玄奘婉言谢绝后,只得作罢。
白马寺,这座中原地区最早的佛寺,静静矗立在洛阳城中,屋顶上的琉璃瓦在月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柔和的清光。
慧严法师回到自己挂单的禅房,刚刚坐下,就听一小僧来报:“法师,净土寺沙弥玄奘前来求教。”
严法师苦笑了一下,口中轻轻宣了声佛号,道:“请他进来吧。”
唉,这小沙弥!在净土寺里,数他问题最多也就罢了,如今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好容易将那部大经讲完一遍,受邀到白马寺来再开讲席,他依然跟过来听。
这也罢了,更要命的是,重听一遍,他还是问题多多,且有些问题已经很难回答了。
即使不听经的时候,玄奘也常去白马寺,一来可当面向严法师请教,二来借书。白马寺乃中土释源,寺中藏书大大超过净土寺,玄奘时常来此,一读便是好几个时辰。
对于《摄大乘论》,玄奘早就通读过一遍,后来又听严法师讲了一遍,自己又于每次讲席结束后复讲一遍,可谓烂熟于心。
然而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容易感到困惑,特别是,当他无意中在白马寺的藏经阁里又看到另外一个版本的《摄论》时,那种原本只是细枝末节上的困惑竟然发展为对这部经书整体的怀疑!
一老一小两位僧人在蒲团上相对而坐,玄奘就日间听经时所想到的问题向严法师发问:“大师,弟子这段日子一直有一个问题压在心中,百思不得其解。”
“你讲。”法师温和地说道。
他虽在这个沙弥面前时常会有吃力的感觉,但还是打心眼里欣赏,有时碰到过于古怪的问题解答不出,也不怪罪,只与其共同探讨。
“弟子听大师所讲,此论共三卷,乃是陈朝真谛法师所译,净土寺中亦有此论抄本;但近日弟子在白马寺中也见到一部《摄大乘论》,为两卷本,乃是北魏的佛陀善导大师所译,与真谛法师的译本多有不同。弟子感到不解,为什么同样是《摄论》,净土寺和白马寺的译本内容竟会不同?究竟哪一部才是真经呢?”
这实在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严法师思忖片刻,这样回答:“这两部都是真经,白马寺的僧人奉白马寺的译本为正确的,净土寺的僧人奉净土寺的译本为正确的。我们只要相信佛祖和菩萨,至于经论的译本,并不重要。”
对于这个回答,玄奘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意:“此论不是无著菩萨所著吗?同一经书不同译本,且有多处歧义,自相矛盾。这岂不是说,菩萨在打妄语?如何能够令人生信?”
“所以说,译本只看一种也就是了。”严法师道,“虔诚奉读,自然生信。佛陀会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否则,似你这般妄论圣贤,岂不罪过?”
严法师说到这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口气太严厉了些,对方毕竟还是个孩子。
他轻叹一声,缓和了一下语气道:“译本不同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莫说这《摄论》乃是无著菩萨所著,就是佛祖所说,汉文译本也不尽相同。”
玄奘觉得难以理解:“既然都是佛祖、菩萨所说,所依据的原典自是相同的,为何译本会有不同?”
严法师道:“此事老衲也不甚明了,想来,不同语言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言说吧?”
玄奘依然不解:“言说可以不同,但经义不该矛盾啊。”
严法师不禁叹息道:“玄奘啊,译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译经师只能依据自己对梵文的理解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翻译起来难度极大,有时难免就会产生歧义。”
其实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解释清楚,他知道玄奘说得没错,佛陀善导大师的译本确实与真谛译本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些地方有歧义,令他在讲经时难以自圆其说。
中土第一批佛经的引入,大多不是直接从天竺传入,而是由西域诸国间接传来。
初期的译经者多是西域或中亚诸国来华的高僧,最早译过来的佛经也不是直接根据梵文或巴利文翻译,而是由中亚或西域一带很多已经不存在的语言转译过来的,如焉耆语、龟兹语等,这些经书统称为“胡本”或“胡语经典”。
而汉语、梵语以及中亚各国语言都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外国来华的僧人想要翻译佛经,就必须同中土的僧人或文人合作。可以想象,这样的合作是多么困难!
或善胡义而不解汉者,或明汉文而不晓胡意。
就是说,来自西域的译师不懂汉语,而中土的笔受之人,无论是语言上还是教理上又都不胜其任。在这种情况下,谬误、浅薄自然在所难免。
鸠摩罗什大师算是这些来华僧人中汉语水平最高的了,史载他能说一口流利的凉州话。但尽管如此,翻译时还是要受制于他的中土弟子,任由弟子们对译好的经书进行删改。
《高僧传》中是这样描述这种困难的:初华客梵僧,听言揣意。方圆共凿,金石难和。碗配世间,摆名三昧。咫尺千里,觌面准通。次则彼晓汉谈,我知梵说,十得八九,时有差违……
初期的翻译,往往是直译。在这个阶段中,有许多佛经文句是从梵文逐字逐句翻译过来的,因而异常难懂。如果不与原文对照,简直不知所云!
梵汉两种语言,语法结构大不相同。梵文属印欧语系,由47个字母组成,其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变格和动词的变位异常复杂,且词序也与汉语完全不同,如果直译,产生佶屈聱牙的文体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很多歧义和误会。
这还不说,译者还常常借用一些道家词汇来翻译佛教经典,从而产生更多的话语歧义。
严法师清楚地知道,坐在自己对面的小沙弥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触及了他一直都不敢面对的领域。
可以同他探讨这个问题吗?他虽悟性非凡,毕竟年纪尚幼,若是讲了,他会不会因此对自己日夜所读的佛典产生怀疑?
虽然有很多担心,但是,面对少年渴求的目光,严法师还是决定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我们所读的佛典大都是西域各国的传教高僧携来翻译的,因而版本众多,这并不稀奇。想当年,来自佛国天竺的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两位大师在少林寺译经台共同译经,结果同一部经书竟翻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译本。”
“大师所说的是《十地经论》吧?”玄奘问道,“此事弟子在少林寺中亦有所耳闻,只是不知事因为何,大师可以为弟子释疑吗?”
严法师叹道:“说起此事,老衲也是疑惑不解……”
两位大德都是于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来到少林寺的,勒那摩提先到,他博学多闻,不仅通于禅法,还精于五明,据说能背诵梵文经典一亿偈。
当时的少林首座跋陀大师把勒那摩提安排到了幽静秀美的翻经堂,请他翻译世亲菩萨所造的《十地经论》。
这是《华严经·十地品》的单行本,共有十二卷,也是后来大乘教义发展的基础,上与般若相贯,下为瑜伽开宗,因而显得十分重要。
勒那摩提大师刚刚在助手的协助下将《十地经论》译出了一部分,赫赫有名的另一位天竺高僧菩提流支也来到了少林寺。史载他遍通三藏,带到汉地来的梵文经典多达上万夹,是当时各国来华胡僧的偶像。他在少林寺也开始翻译《十地经论》。
为表示朝廷对译经的重视,宣武帝下令,这一年的四月初一,在皇宫的正殿——太极殿内举行首译式,武帝亲任“笔受”,即把译好的经文抄录下来。
仪式过后,僧人们又重回少林寺翻经堂,继续翻译。武帝请两位大师与先期来华的著名梵僧佛陀善导大师合作译经,并专门拨给通晓佛学的僧侣和儒士一千多人,作为译经的助手。
然而,此后的译经进展得很不顺利,两位大师在对经义的理解上,在如何选用中文词句上,常常发生分歧,以致相持不下。同时参加译经的佛陀善导大师,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两位大师干脆各译各的,互不通气,最终译出了两部完全不同的《十地经论》。
听着严法师用充满沧桑的声音讲述着这个故事,玄奘感觉自己的气都有些透不过来了——
原来,他所看到的经典不仅不是原典,甚至连翻译都未必准确无误;原来,即使是来自佛国的高僧都在为经论的翻译争执不休。那么,究竟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
他望着严法师,问道:“那两部《十地经论》,后来都流传于世了吗?”
“没有。”严法师道,“此事没过多久,跋陀的大弟子慧光回到少林。慧光当时只有二十几岁,但他学习过《四分律》,参学过很多经论,又对文字学下过功夫。他对两位天竺大师都很敬重,深得他们的信任。因此,慧光便承担起了把两位大师的译稿统一起来的艰难工作。他深知两位大师争论的焦点所在,在这之间做了适当的取舍。就这样,《十地经论》终于于永平四年夏首宣告译完。”
说到这里,严法师似乎松了一口气,显然,他认为慧光大师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然而玄奘却并不乐观:“慧光大师固然智慧过人,然而是否就强过两位天竺大师却也未必,或许他的合译只是形成了第三种观点。”
“你这么说也不无道理。”严法师叹道,“两位天竺大师之所以会有分歧,并不是他们对经典的理解有问题,而是由于他们是天竺人,对汉语的词汇语句运用不熟。作为中原高僧的慧光大师,所要做的就是参考两位天竺大师的中文译稿,用准确的汉语言,尽可能地将书中精髓表达出来。然而……”
“然而什么?”
严法师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合译的完成,最终也没能弥合两位大师的分歧,在弘传这部经典的过程中,他们仍是各持己见,在义学方面也是各有传授,分别培养出一批‘地论师’,佛教义学中的地论学派便是那个时候形成的。而两人的门下又各自成立派中之派,最终形成了《十地经论》的‘南道’与‘北道’两大学派。”
讲到这里,严法师望着眼前满脸困惑的小沙弥,徐徐说道:“玄奘啊,你想想看,梵本翻译尚且如此,更遑论很多经论原本就不是梵本,而只是经由西域翻译过来的胡本呢。”
“胡本?”小沙弥又瞪大了眼睛。
“是啊。”严法师无奈地说道,“佛法东传几百年间,绝大多数经论都是先由梵本翻成胡本,传到西域;再由胡本翻成汉本,进入中原。西域各国,语言殊隔,习惯各异,时有战乱灾劫,很多经文本身就已经残缺不全。有时,译者的时间精力不足时,也会对经文自行删减。致使经典良莠不齐,充满了矛盾和含混不清之处。再到后来,由于语言的变化,很多佛经变得难以阅读,一些高僧大德便不断地往里面添入自己的理解和注释……”
说到这里,法师苦笑了一下:“莫说同一部经书有多个不同译本,就是同一个译本,只怕不同的大德在解释上也是各不相同。”
原来有些经书还不止翻译了一次,而是经过了多次辗转翻译!
玄奘心中暗叹,对于各种经书版本中的矛盾,他原本就有疑惑,如今,这疑惑让严法师解释过后,竟更深了。
“鸠摩罗什大师是从梵本直接翻译的吗?”略略停顿一会儿后,玄奘突然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是的。”严法师很高兴玄奘把话题转到鸠摩罗什大师身上,使他暂时不用再回答哪个《摄论》译本更真更准确之类的头痛问题了。
“大师之父是天竺人,他本人少年时曾随母亲到罽宾求学,因此会说梵语。大师一心希望东来传法,谁知在凉州一困便是十余载。不过在凉州期间,大师并未令时光荒废,而是学会了中原的语言和文字。正因为如此,当大师终于被姚兴迎到长安,主持翻译时,才能将佛陀圣典译得这般简洁晓畅,妙义无碍。只可惜——”
他沉吟片刻,深深叹了口气:“大师一生命运坎坷,虽有译经传法之宏愿,却直至天命之年方得实现。然毕竟年岁已高,虽有三千弟子相助,译出的经典,还不到他所精通的十之一二。”
玄奘忍不住对这位前辈高僧心生向往:“若弟子能够早出生几年,得见大师风范,从他受教,定会获益匪浅。”
严法师笑了:“玄奘,我知道你与佛有缘,何不再早生几年,若能亲见世尊,当面向他请教,岂不更好?”
“法师取笑弟子了。”玄奘因压抑而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孩子气的笑容。
严法师欣慰地吐出一口长气,对面浅笑中的少年是如此耀眼,令他不禁有些神情恍惚,想象着再过若干年,这个儒雅出尘的沙弥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是另一个罗什吗?
此时天已经快亮了,玄奘望着烛光中的佛像,神往地说道:“弟子虽不能亲见世尊,但此生若能去天竺,到那个诞生了佛陀的地方,学习真正的佛典,然后将它们携回翻译,或可解决因译本不同而造成的错误和矛盾。也许正是这些错误和矛盾才造成了今日佛门中的诸多流派,也才有了这些年中原佛界的纷争四起。”
“去天竺?”严法师吃惊地看着这个小沙弥,似乎被他的妄念惊呆了,“玄奘,你可知天竺在何处吗?”
“佛国不是在西方吗?”玄奘道,“史书中有记载,佛自西方来。只要弟子一直向西,定能找到佛国。”
严法师呆了一呆,虽然玄奘所说的“去天竺”只是随口而出的一个想法,未必付诸实施。但他知道这少年的个性是外表温和内心倔强,一条道走到黑的主儿,因而还是决定用一些现实的东西来阻止他时时冒出的疯狂想法。
“你懂梵语吗?”法师看着他问,“或者突厥语?伊吾语?龟兹语?”
玄奘眉头轻蹙,他确实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沉思片刻,他突然抬起头,对严法师道:“弟子可以学!自今日起,弟子便开始学习西域各国语言及天竺梵语。学成之日,便是向大师请辞之时!”
回到净土寺,玄奘觉得今天寺中的气氛有些异样。
师兄们一见到他就喊道:“玄奘师弟,你可回来了!你在外面都交的什么古怪朋友啊?神神道道的,赶都赶不走!”
“谁呀?”玄奘莫名其妙。
“就在大殿前面,你自己去看吧。”
穿过两重殿堂,果然看到大雄宝殿前的石阶上,一群僧人正围着一位蓬头垢面,衣着邋遢的术士。那术士跷腿坐在台阶上,旁若无人地喝着小酒。
“原来是何居士,真是稀客!”玄奘走上前去,合掌打了声招呼。
“小和尚你可来了!”占星家何弘达将酒壶往腰间一掖,站起身来,用手划拉了一下周围的僧人,“你们这儿的和尚好没道理,非赶我走不可!”
“那定是你得罪了他们。”玄奘笑说道。
听了这话,周围有几个小和尚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冤枉啊!”何弘达叫道,“你问问他们,山人可是真心来投宿的,这里的和尚就是不许!还出家人呢,一点儿慈悲心肠都没有!”
“阿弥陀佛!”知客师父上前说道,“老衲已经告诉这位施主,最近很多居士来本寺修习,客房已经满了。”
“满了就不能挤一挤吗?”何弘达一指玄奘,“山人跟这位小师父挤一间,如何?”
玄奘觉得好笑:“沙门住的寮舍里可不光是我一个人,而是几十位师兄弟一起睡的大广单。居士来挤,恐怕不大方便吧?”
“切!小小年纪,还‘沙门’呢。”何弘达不屑地嘟哝道,“你倒是说说看,哪里方便?”
知客师父显然没见过这种硬要来借宿的人,一时性起,随口应道:“柴房里无人,施主你看……”
“柴房就柴房!”何弘达倒是懂得顺杆儿爬,立即起身,提起那只脏兮兮的包袱道,“前面带路!”
众僧不禁目瞪口呆。
玄奘微微一笑,小声对知客道:“师父莫恼,这位何居士虽说脾气有些古怪,倒也不是什么坏人。他可能刚到洛阳,人生地不熟,又无处可去,咱们就帮帮他吧。”
知客叹了口气:“玄奘,此人方才说,与你是至交好友。可有此事?”
至交好友?我们很熟吗?玄奘呆了一呆,笑着摇头道:“师父莫误会,我们只是两年前在嵩山有过一面之缘而已。”
“那就好。”知客师父松了口气道,“听景法师说,此人是个占星家,他又自称山人,估计是个术士,与我佛门弟子不大对付,我观他此次更像是成心来捣乱的。”
“师父尽管放心,玄奘保证他不捣乱便是。”
《晋书》卷十二《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二曰孛星……芒气四出曰孛。孛者,恶气之所生也。内不有大乱,则外有大兵,天下合谋,闇蔽不明,有所伤害。晏子曰:“君若不改,孛星将出,彗星何惧乎!”由是言之,灾甚于彗。 《涅槃经》,具名《大般涅槃经》,北凉三藏昙无谶译。40卷本。为大乘佛教前期作品,晋宋以来对中国佛学界影响很大。经中说,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思想。 《摄大乘论》,简称《摄论》,是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论书。印度无著撰。此论集中阐述了瑜伽行派的学说,对成立唯识的理由、三性说以及阿赖耶识等问题,都作了比较细致的论述,从而奠定了大乘瑜伽行派的理论基础。 无著菩萨,梵名音译为阿僧伽,古印度著名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之一。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的布路沙城,属婆罗门种姓。 出自梁代释僧祐《出三藏记集》第一卷:“……是以义之得失由乎译人。辞之质文系于执笔。或善胡义而不了汉旨。或明汉文而不晓胡意。虽有偏解终隔圆通。” 世亲菩萨,无著的弟弟兼弟子,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始人之一,初习小乘,后在无著的影响下舍小入大,广造论释,共同创立了印度唯识宗。《十地经论》,世亲著,内容是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的经义。 关于两派的得名,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从邺都通往洛阳有南北二道而得名;另一种认为,在洛阳时,《十地经论》即分南北二途,与邺都无关;第三种说法认为,菩提流支住永宁寺,在御道以北。勒那摩提可能住白马寺,在御道以南。而在教义上,两派最大的不同在于,北道派主张佛性始有,南道派主张佛性本有。相关问答
西游记袁守诚算卦是哪一集?袁守诚算卦是《西游记续集》的第七集。长安城中的泾河龙王听说有个凡人会算卦,知道径河中的鱼儿往哪里游,还无耻的告诉捕鱼的去哪补。龙王就不高兴了,天天这...
山东滕州一男子听大师 算命 迷信儿子是”使者转世”被骗53万,对此你怎么看?还是太笨,张铁林不是还让一流亡喇嘛说他是神佛转世吗,他不借着这个四处骗女人吗,所以说看你会不会利用资源报应,他的钱也是剥削工人的血汗钱,该骗。一般大神都...
《西游记》中第一神算明知泾河龙王必死,为何还要让它向李世民求救?万物皆空,因果不空。从看相算命这个技能来说,不管哪一种神算命理都不是算无遗漏的,它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而令结果大相径庭。比如很有名的《了凡四训...
袁天罡是不是真的很神奇?袁天罡在我认为确实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想要预测大唐国运,于是便让袁天罡和李淳风来占卜一下,结果这俩人在推算的过程中太过于着迷,甚至预测出...
几个版本的西游记,其中陈光蕊进京赶考,和唐僧出长安取经都是贞观十三年,大家怎么看?西游记中三件至少相隔十八年的事都发生在贞观一十三年,实为作者埋一线索!(杨角风谈西游第60期)上一期小编揭开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很可能泾河龙王并没有被砍...
《西游记》原著中袁守诚为什么对天庭的规矩一清二楚?不过是棋子。袁守成是袁天罡(就是写推辈图两个人中的一个)的叔叔,他也有袁天罡预测天机的本事,他之所以告诉鱼夫,在那里能钓上鱼,无非也是受了上天差遣,这么干也...
都说要相信科学,为什么还有许多人相信神鬼之说?在这里就来说两句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真假假,相信正论。个有所思,虽有所想,鬼神谁见?迷信歪理。梦见鬼神无所谓,是梦总是要醒的,醒来是早晨,世间全...迄今...
为什么相信命运的人夫妻关系相对稳定?在我的身边,人们多数不相信命运。从一个方面说,不相信命运的人,更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和厄运抗争,使自己过上幸福生活,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从另一方面说,在...在...
《西游记》中这个小人物,害得泾河龙王被斩,他究竟是什么来头?这还用说吗?肯定是观音。那个算命的是从观音来了才出现的!而且这是唐僧去取经的原因!李世民噩梦的由来!观音又是奉命找取经人的人,不是观音谁没事吃饱撑得去...
哪吒闹海的龙筋是谁的?被哪吒杀死的是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敖丙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即东海龙宫三太子。因哪吒闹海一事,前去问罪,被哪吒打死并抽筋,魂归封神台。后姜子牙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