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王瞎子算命 南京:戏剧落地生根,百姓喜闻乐见
南京:戏剧落地生根,百姓喜闻乐见
看着《王瞎子算命》哈哈一乐;跟着《梁祝》掬一把眼泪;随着《人间大爱》回忆团结一心齐抗疫的点点滴滴……这个月,随着六合区扬剧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成立,16家当地基层扬剧团把百姓喜爱的戏曲艺术送到家门口,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享受初冬的绵绵温暖。六合区扬剧文化发展促进会这样的“新院团”,充分发挥了基层院团的作用,即百姓自己的剧团,用百姓听得懂、喜爱听的方式,把精神食粮送到家门口。
满足群众需求、丰富百姓生活、繁荣文艺创作、传承戏曲文化,小院团有大作为。用创新的方式建设基层戏剧院团,推出原创作品,打好戏剧群众基础,是南京各个区的努力方向。明年是建党百年,南京从大剧院到小剧场,从社区到乡村,奉上真挚的“百团绽放”献礼。
喜闻乐见
村里的戏台子搭起来了
12月11日,刚过午饭时间,六合区龙池街道朱营村的村民们,早早来到村部的大戏台等候——村民们期待的扬剧《王瞎子算命》即将上演了。这次的演出剧团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明星团”龙腾艺术团。“这部戏可逗了!”朱营村村民白高玉华乐滋滋地说,“王瞎子一出场就想笑,百看不厌。”
12月14日,一场大雪下过,外边天寒地冻,但在六合区金牛湖街道塘桥社区文体中心却暖意融融,热闹非凡。君子兰扬剧团在这里上演传统经典扬剧《罗帕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和跌宕起伏的剧情,让现场观众在啼笑之中感悟人性。村民王永涛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是个十足的扬剧迷,但因为家住农村,自己平时能去剧场听戏的机会并不多。这次送戏到家门口,不费力、不花钱就能听到一场专业演出的扬剧,让他大呼过瘾。
12月17日一大早,天龙扬剧团就赶往程桥街道金庄社区搭台,此时距离演出开始还有好几个小时,却已经有村民陆陆续续扛着板凳前来占座了。“平时都是看戏曲碟片,这次来家门口演,说什么也要抢个好位置仔仔细细看。”村民丁淑英说,听闻当天演的剧目叫《婆媳情缘》,“这些家长里短不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嘛,就特别想来看。”
……
秋粮已经入库,小麦、油菜已经播种,广大农村迎来了农闲季节,但村民们一点也不“闲”,丰富多彩的扬剧演出,一场接一场,滋润了心田,丰富了农闲季节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12月5日,六合区成立了扬剧文化发展促进会,启动了“书屋有戏情暖百姓”送扬剧下乡活动,弘扬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戏迷畅享艺术盛宴。活动通过组织汉标扬剧团、冶浦扬剧团、天龙扬剧团、竹镇镇民族扬剧团、横梁雨花石扬剧团等16家扬剧团深入到9个街镇演出,把百姓喜爱的戏曲艺术送到家门口。村里的戏台搭起来了,社区的文体中心热闹起来了,动人的戏曲,驱走了冬天的寒意,带来欢乐和喝彩。
广大乡村
台上台下
自发参与
“半路出家”也能演好戏
一阵悠扬的二胡,一段清雅的唱腔。12月15日下午,龙腾艺术团正在六合区文化馆排练折子戏《白蛇传上金山》《白蛇传断桥》,再过几天,他们将奔赴六合区龙袍街道孙赵村演出。基层院团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了解百姓所思所想,走街串巷,这些基层扬剧团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演出经验,很对百姓胃口。
全本《白蛇传》是一部文武兼备的大戏,时长近3个小时,其中唱段很多,时长1小时50分钟左右,对于戏迷来说,是一部能够过足戏瘾的戏。但对基层剧团而言,受限于行当配置、场地、资金等因素,演出场面一般无法做到剧场里那样华美,甚至很难演一台全本大戏,但这并不会难倒足智多谋的基层戏曲人。“《上金山》需要两个演员,《断桥》需要三个演员。与大剧场大班底相比,这两出折子戏,只需要三位演员就能演起来,而且还不要乐队,有个伴奏带就能演起来。”龙腾艺术团团长刘旭艳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样的基层扬剧团特别缺小生,我们就让女小生反串,既克服了困难,也提高了女小生的演技。”
与国有文艺院团不同,基层院团的人员构成呈现多样化,教师、农民、工人、会计、个体户……六合作为扬剧的发源地之一,很多人打小听着扬剧长大。因为熟悉,所以热爱,虽然很少接受专业训练,但“半路出家”同样能演好戏。
“陈焕然老先生今年74岁了,老人家退休之前是六合区锡剧团的,无偿教我们戏曲身段。”刘旭艳说,剧团成员大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为喜欢扬剧,爱好扬剧,所以才走在了一起。入团后,他们从基本功学起,一招一式地学,一声一腔地练,基本功得到很大的提升。2016年成立至今,龙腾艺术团已经成功排演出《王瞎子算命》《五女拜寿》《僧尼下山》等扬剧经典剧目。
没有人教唱腔就跟着录音带一句一句学,没有专业道具就自己动手做,没有专业服装就大家凑钱买,没有排练场地就借用文化馆场地……在戏曲传承发展中,基层院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很多演职人员待遇不高、排练艰苦,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阵地,坚守心中梦想与责任:努力多排戏、多演戏、演好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戏曲在广袤的乡村以蓬勃的生命力传承发展。
塘桥社区文艺团负责人万琴从小在剧团里长大,在农村演出已上百场。“那时候的演出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字幕机,没有精美的服装道具。现在在各部门的帮助下,剧团发展得更好了,各方面条件都改善了。”万琴说。
大有可为
把天下事讲成身边事
“听女儿一番话猛忆当初,回想起往日事历历在目,他父女皆是共产党员,守初心记使命砥砺前行,看如今比当年同是病毒,怎能够贪生怕死任其肆虐……”这是君子兰扬剧团原创扬剧小戏《人间大爱》,也是“书屋有戏情暖百姓”送扬剧下乡活动唯一一部抗疫题材的作品。剧团负责人薛同军介绍,该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疫情暴发之时,毅然踏上前往支援武汉的路,同在十几年前因为抗击非典而不幸牺牲的父亲隔空对话、并肩作战的故事。“为了抗击疫情,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在发力,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我们就要用群众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
“送戏下乡”,送的不仅仅是文化。基层院团通过艺术作品讴歌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心声,在寓教于乐中,文明的种子也在百姓的心头悄然种下。六合区冶山街道文体服务中心主任胡斌根据多年的观察,总结道:“基层扬剧团创作的作品‘上头’连着大政方针、政策法规,‘下头’连着百姓身边事、事中理,主题包罗万象。”
“我们是一支扎根农村的‘文艺轻骑兵’,在基层演出的同时,也注重发挥‘服务’职能,把文艺和基层便民服务结合起来,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法治宣传、扫黑除恶等方面,进村入户,把党的政策和温暖实实在在送到群众心坎上。”刘旭艳说。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为文艺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为了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套路贷”等违法违规金融行为,龙腾艺术团创排了小品《套路贷》;为了配合妇联助力更多留守妇女就业,龙腾艺术团创排了三句半《妇联陪你去上岗》;为了宣传抗疫知识,艺术团创作了戏歌《我们都是志愿者》,反映社区工作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担当精神;为了宣传红色文化,溧水区戏曲家协会挖掘史料,创作出红色经典小戏《石臼湖畔鱼水情》和锡剧《粟裕赔盆》……这些作品取材乡村真实生活,说的就是村民自己的身边事、身边人,用百姓听得懂、喜爱听的方式呈现,在广大乡村居民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
文艺作品接地气,演出自然有人气。红夕阳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宋和进对此深有感触:“有次在一个村表演,突然下起大雨,我和老乡们说,你们先回去,下次我们再给补上,可是他们不走,坚持把戏看完。”
“百姓的需要和认可,是剧团和演员们走下去的最大动力。”刘旭艳动情地说,每一次看到台上、台下同悲同喜,村民们特别投入地观看,就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大了,“我们力争每一年到六合的一个村庄演一场大戏,把更多优秀剧目送到大家身边。”
明年是建党百年,在六合区扬剧文化促进会的组织下,几个扬剧团正计划着以这一主题创作全新作品。南京各区也将积极推进,用创新方式建设基层戏剧院团,推出原创作品,打好戏剧群众基础,以“百团绽放”的方式,向建党百年献礼。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翟羽 实习生 张瑜倩 许嘉璐文/图
由国家一级演员凌宁领衔主演江都扬剧团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
江都扬剧团经典折子戏专场。
江都扬剧团。
1. 8 月 31 日 19 点 30 分,国家一级演员凌宁领衔主演。
- 吴桂云饰法聪、吴咏佳饰云霞,扬剧《僧尼下山》。
- 朱志超饰梁山伯、汤小玉饰祝英台,扬剧《梁祝·双下山》。
- 李艳霞饰四九管、雪婷饰银银心,扬剧《瞎子算命》。
- 苏鼎皓饰王瞎子、童采妮饰曾姑娘,扬剧《瞎子算命》。
- 任意饰刘秀,杨剧《汉宫惊魂》。
- 凌宁饰申元串、谢巧兰饰汪志贞,扬剧《玉蜻蜓·庵堂认母》。
2. 5 场经典折子戏精彩纷呈,机会不容错过。
扬剧之家微信公众平台,2024.8.30。
相关问答
有没有人信 算命 这一说法!我 算命 我的命里很差?很好笑,中国文化让我们后人有些应接不暇,说该信嘛,我们又不知算命的依据是否是依据,说不该信嘛,它有自己的道理(无证明的道理)。比如说:1、把一年分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