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算命 相信了算命那些事,管保你全上当
相信了算命那些事,管保你全上当
午饭后带着阿呆阿财刚刚小哥仨出去遛弯,走到小区北门,看见路边的树荫下坐着一位须发花白文质彬彬的老人,面前铺着一块红布,上面写着周易看相算命。
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崇拜文王,非常喜欢易经。
总觉得易经不愧为五经之首,中国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孔孟之说,还是老庄之道,他们的理论基础无不原出于此,许多东西玄奥而神奇。
就说卜卦看风水,他老人家在那时就能运用天人感应的理论,以阴阳五行八卦为基础,从不同的侧面来预测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变化。真神!因为文王的崇拜,我特别关注那些算命的人。
老张,一位私塾先生,也是我们那地方算命最准的!并且他算命绝对不是为了钱,纯属于对易经的喜爱!我们住的很近,他也知道我的爱好,没事时他家嫂子就整两个小菜,我带上一瓶酒边喝边聊易经庄子,命里中的奇人怪事,聊得非常投机。算命我却从没找过他,绝非不相信,而是他那里总是人满为患。
有天放学后我带着四岁的儿子去他那玩,正巧他那没人,他看着儿子说;过来让伯伯看看。不经意我报上了儿子的生辰八字,他开始算起。他说那年腊月逢八,儿子犯红伤关。开玩笑,儿子好好的,怎么会呢!还别说腊八那天,这事还真的应验了。儿子趴在茶几上垒积木,有块积木掉地上了,儿子弯腰去捡,身子一弯倒下了,就这儿子眉毛上面磕了一口子,现在还留着伤疤。他还说儿子晚婚,这不三十多了才找对象。
我真纳闷了,奇人那?
今年年前去北京门头沟的潭柘寺,听说那里有位高人,儿子的朋友小李就想找他看看。高人就是高人,小李告诉他生辰八字什么也没说,那人用笔在纸上画画就说;咋啦,在闹离婚呀。
还真的,小两口闹离婚已半年多了。先生说别担心离不了,并问你们家是否摆着一些奇形怪状的人物雕像,仿佛亲眼看到的一般。
小李媳妇是拍电影的,喜欢形态各异的人物蜡塑,家里客厅、吧台摆的到处都是。先生安排赶快拿走,拿走了就没事了。小李于是扔掉了小人,如今小两口又和好如初,早两天听说已有了几个月的身孕呢!
我在北塔遇见的一位先生更神,他不说以后,单说当下。我朋友的女儿年已三十仍未找着对象,两口子很着急,无奈之下我们便去找他。见了面,朋友告诉他女儿的出生年月后,他看了看,于是在本子上列出了一大串数字说:你女儿是个有福之人,别担心,下周就有,还是两个,一个方脸,一个长脸,保证成一个。不会吧,就没人介绍咋可能!这位先生真牛逼,竟与我们打赌:如果没有我请客,有了你们请客。
可别说,我们还真的输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迷信,其实它一门科学。卜卦是易经中的一部分,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它其中的深奥道理人们正在探索!
年轻人为什么对上香上头?算命推热“解压经济学”
图片系AI生成
“年轻人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了上香。”这句话看似是调侃,但是也表明了某种新的风向。
你是否也发现,身边有不少同学和朋友开始热衷于算命?情感不顺了算一卦,工作不顺了再占卜一下。他们或是因为好奇,或是因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一些指引,纷纷开始寻求各种算命方式,以期能够解开内心的疑惑,找到未来的方向。
算命,这一原本被年轻人称为玄学的领域,过去一直是带有娱乐和生活调剂的色彩。但是如今,玄学却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他们追求内心平静、探索人生方向的重要途径。甚至围绕于此,玄学正在成为一门新的生意。面对生活的各种烦恼和不确定性,年轻人正在默默的表达着对算命背后的“解压经济学”的认可,而算命经济学似乎也正在延伸出一条隐秘而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甚至可以套用“人货场”的框架,来看看算命带热的解压经济学,究竟是如何瓜分了本该属于正统心理学的蛋糕。
人:主力用户近8成是年轻人
早在20多年前,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面向全国18-69岁人群,做了7年内的第3次“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38.6%的人认为“看风水”有道理、20.4%的人相信特异功能是存在的、11.5%的人相信生命有轮回。这意味着,超过1/4的中国人,是算命产业的潜在用户。
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中国公民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不相信“迷信”者的比例为59.4%,有些相信和很相信算命的人数上升到5.4亿人。
时间追溯到2011年,“算命文化”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据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System),中国有1.45亿人相信风水、1.41亿人相信财神、3.62亿人曾在过去12个月内算过命或看过相。
而根据网易数读的最新统计显示,在小于30岁的群体中,有高达78.81%的人表示他们曾经算过命。虽然具体的年龄分布未在统计中详细列出,但从数据可以看出,20-29岁的90后们是互联网算命的主要群体。
尽管许多人可能认为,由于90后、00后接受的教育更为广泛和深入,他们对“算命”这种传统观念应当持有更加理智甚至是不相信的态度。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现在的年轻人对算命表现出了一种令人惊讶的痴迷。这种痴迷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原因,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对人生选择的迷茫、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
最主要的,还是与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压力更大有关。尽管如今的时代进步了,这一代人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竞争压力也急剧攀升,职场内卷不断加剧。市场上大学生的数量激增,使得“大学生”这一标签在就业市场中并不再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现代社会的恋爱和结婚成本也随之上升,对资金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使得年轻人在面对职业发展和人生选择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可能将算命视为一种寻找心理安慰、探索自我和规划未来的方式。因此,尽管教育背景更为丰富,但年轻人对算命的热衷程度却不容忽视。
货:从星座到塔罗牌、紫微斗数......
在当今这个充满多元文化和个性化追求的时代,命理信仰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字范畴,融入了更多元、更个性化的元素。现在,年轻人算命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星座、塔罗牌、手相、生辰八字、紫微斗数等。从古老的占星术到神秘的塔罗牌,这些西洋命理学派的引入,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人生,也满足了他们对于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深层次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算命服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就能获得专业的手相分析、塔罗占卜、星座运势预测等服务,从而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提供指导。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的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就成为了算命经济发展的先锋阵地。“看手相”“占卜”“占星”,这种过去不受主流文化待见的“玄学”,也一度冲进大众视野,成为了年轻人中间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展现出极高的话题度和吸金力。
通过算命师的个人影响力,结合丰富的符号学、心理学术语,形成术语符号带来的神秘感,刺激用户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关注和传播。这些算命内容往往因其神秘和趣味性而被用户广泛转发,拉动巨大的流量。微博、B站等平台上关于占卜的讨论和观看量屡创新高,朋友圈“看手相”“占星”的广告也频频出现。这些流量转化成广告收益,同时引导用户付费购买详细的算命服务和相关产品。
在微博平台上,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占卜经历、解读牌意,甚至寻求专业的占卜师的帮助。#塔罗#话题的浏览量13.3亿次,吸引了超过164.2万条微博参与互动。
在B站这样年轻人聚焦的视频内容平台上,关于占卜的内容同样备受欢迎。一些预测“今生良缘几何”等主题的视频播放量动辄上百万次,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观看和讨论。这些视频通常结合了塔罗牌占卜的知识和趣味性,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细的解读,让用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塔罗牌占卜的奥秘。
场:线上业务火爆 +寺庙成传统文化新载体
与此同时,在线购物平台上也涌现出了大量提供占卜、占星服务的店铺。这些店铺通常提供解释一次牌意的服务,价格从30元到600元不等。尽管价格不菲,但单家店铺仍然能吸引几千上万人购买服务。
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这些话题得以广泛传播和讨论,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和参与。随着算命话题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推出与算命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如算命课程、算命APP、算命饰品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算命的需求,也为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然而,尽管算命展现出了极高的话题度和吸金力,但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其本质和价值。算命只是一种参考和启示,不能成为我们决策的唯一依据。在面对人生的重大问题时,我们还需要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实际行动来做出决策。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些商家利用算命进行欺诈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保持理性和警惕的态度。
除此之外,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时,也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财神殿前长跪不起,姻缘殿前无人问津。“996、延迟退休、买房等”都是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年轻人开始寻找一种能够暂时远离尘嚣、平静内心的途径。寺庙,作为传统文化和精神寄托的载体,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之地。
自2023年以来,一股新的文化潮流席卷而来,其中“上香青年”、“佛门青年”、“慈杯”为怀、“电子功德”等热词频频出现,这些词汇不仅体现了年轻人对于精神寻求的新趋势,也揭示了寺庙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和休闲方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寺庙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10%,“寺庙”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同比增长更是高达600%以上,其中90后、00后的占比接近50%。
在这里,他们通过上香、礼佛、诵经等方式,寻求内心的安宁与指引,以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坚定。与此同时,寺庙游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年轻人结伴而行,在寺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这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寺庙已不仅是单一的景点,仅仅能满足客户的单一需求,已经成为集文化、观光、社交、消费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很多比较火的寺庙能够迎合客群需求,尤其年轻人的需求,针对年轻人消费习惯及诉求,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例如寺庙咖啡、寺庙雪糕、寺庙盲盒、香灰手串、香囊、带有“佛偈”的小摆件、“联名”帆布包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寺庙与咖啡的创意组合屡屡出现。例如杭州灵隐寺有喜德咖啡、径山寺有径山咖啡、法喜寺有沐欢咖啡、北京潭柘寺有加福咖啡等等。其中杭州永福寺咖啡最为出圈,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甚至愿意花2小时排队购买,只为买杯身印有“慈杯”的咖啡。
这一组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宗教场所与商业活动之间的界限,更颠覆了人们对这两者固有认知的边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反差美感。这种别具一格的场景,因其新颖性和独特性,激发了年轻人群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本就咖啡不离手的当代年轻人纷纷被吸引,忍不住想要亲自去体验这份别样的文化交融。
在寺庙中,手串的销售和佩戴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寺庙都设有法物流通处,销售各种材质和款式的手串。这些手串往往由寺庙内的僧侣或居士亲自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寺庙的祈福和加持。这种既美观又有文化寓意的手串自然成为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和时尚的不二选择。在北京雍和宫,年轻消费者进门后直奔法物流通处,从排队选串到开光,一整套恭请手串流程至少3小时;杭州法喜寺的“十八籽”和“白菩提”手串,“三次排队”才能完成“一次消费”;其他寺庙纷纷跟进,如南京的鸡鸣寺、深圳弘法寺。
除此之外,寺庙还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包括御守福袋、书签、香囊、带有“佛偈”的小摆件以及“联名”帆布包等。这些产品巧妙地依托禅意文化和寺庙古刹的深厚历史,将其中蕴含的价值进行精心提炼,进而提升了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法物流通处吸引着不少年轻人驻足购买。
寺庙游已成为解压经济中的一股新势力,它以其独特的精神寄托功能,成为了当代“佛系”青年释放焦虑情绪的净土。寺庙与商业,两者在表面上似乎毫无交集,前者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后者则聚焦于物质消费。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这两者却巧妙地融合,催生了“解压经济”和“祈福经济”的新潮流。
传统的商业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日趋内卷,往往难以给予消费者深层次的情绪价值及精神满足。而寺庙与商业的新型共生关系,则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于精神层面追求和情绪释放的迫切需求。这种融合不仅为寺庙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商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算命经济学及其背后的玄学内容行业有望崭露头角,成为新兴的市场热点。尽管这一预言还未得到验证,但当前,算命行业必须正视并应对一系列核心问题,尤其是缺乏有效监管和统一标准的挑战。这包括消除随意定价、不规范设立门派等乱象,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算命行业才有望获得主流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避免行业的一些乱像,并且在价值观层面,能够真正实现对年轻人的正向引导。(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赵晨含,编辑|房煜)
相关问答
雍和宫与 潭柘寺 ,哪个更好呢,比如:香火,或者算卦……谢谢?香火旺盛的当属雍和宫,但逢初一十五人太多。潭柘寺人没那么多,算卦的更是没看到过。不过人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看来古寺宝刹由来已久,如果图个清静可以...
北京有哪些美食和旅游景点呢?谢邀。我从竟在北京生活过8年,那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对北京的印象就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说北京的旅游,大大小小的景点一个星期都玩不了,北京的大多数著...